广东经济发展国际咨询会上“九段翻译”技惊四座
转载自:南方网综合
广东经济发展国际咨询会刚刚结束,其筹备组便致函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感谢该校以仲伟合副教授为首的同声传译小组,出色地完成会议同声传译工作。
这次会议的翻译工作,确实赢得了赞扬。会议期间,卢瑞华省长曾亲自来到会场边的“传译厢”,称赞翻译“很流利、很清楚”。顾问会结束时,一向要求严格的王岐山副省长结合诸多“洋顾问”的意见,表扬广外翻译小组:“翻译得不错!”
全省也就十多位“九段”
同声传译既要有翻译水平,又要有反应速度,还要体力,因此被称为“九段翻译”。有这样条件的,估计北京有百来人,上海三四十人,广东有多少?曾被誉为广东省政府“首席翻译官”的方凡泉,掰着手指数了数:“深圳一两个,广州多一些,全省也就十多个吧。”
广州的主要精兵集中在广外的同声翻译小组。虽然他们曾在深圳高交会、首届广东经济国际咨询会和2000年广州世界大都市年会担任“桥梁”,但在今年的广东经济咨询会前,面对25位跨国公司的“头面人物”,有人还是提议:是不是到北京请“高手”?
常务副省长王岐山拍板:大会翻译还是要用广东自己的人。于是,国际咨询会六个小时的闭门会议、四场专题会议、四场实况转播和四场电视台的“赢家对话”———“洋顾问”会上所有同声传译工作,全由广外师生,即由仲伟合带队的六名教师和两名学生组成的八人翻译小组承担。
精听300多盘磁带才能上阵
在电视或大型国际性会议中,我们常看到这样的场面:有人在会上演讲,而不通语言的与会者,只要通过一个小耳机,就可以听到差不多同步的自己所熟悉的声音……
发出这种声音的,就是现场的同声传译。“别人用汉语发言,翻译者能够边听边口译成英语?”一些与会者有了疑问:汉、英的语序不同,怎么能边听边讲?
这正是同声传译者的“看家本领”。在同声传译中,必须“一心三用”:听原语、脑中翻译、讲目的语。
边听、边想、边说,这样的“一心三用”对翻译者的脑力和体力是一种极限挑战。通常情况下,同声传译由两至三人组成,每人15分钟,轮流交替。仲伟合说:“如果时间再长,体力下降,思维跟不上,翻译的传达率就会降低。”
听一种语言,差不多在同一时间内能用另一外种语言讲出同一种意思,练出这种“功力”得花多少时间?
拥有英国翻译学博士和硕士学位、曾承担近百场大型会议翻译的仲伟合副教授说:要“大力度”听英语磁带,并且无数次地跟读、复述。要通过能听会说的英语六级考试,只需要听10多盘磁带就可以;而同声传译必须在精听完320多盘磁带后,才具备“上场资格”。
“我脏,我夫人也脏”
中国有方言口音,英语也有。同声传译要求翻译奇快,但要是碰到以前没听过的英语口音怎么办?
做了18年英汉口译的方凡泉说,传译标准的英、美式英语好办,麻烦的是那些五花八门的变体口音:日式的、南亚的、澳大利亚的,等等。不同地区的英语,就像中国的方言,说起来差别很大。方老师拿南亚口音做了个比方:“I
am thirty, my wife thirty too.(我30岁,我夫人也是30岁)”,在一些南亚人口中,会发音成“I am
dirty, my wife dirty do(我脏,我夫人也脏)”。这就要求同声传译者必须懂“多种”英语,平时不仅要说“正点”英语,而且对那些“歪”口音也要训练有素。
“一头扎进医药堆中了”
学过英语的人都知道,司空见惯的日常会话不难,就怕涉及金融、科技的专业“对话”,可需要同声翻译的场合,也多是这些国际性、专业性、高层次的交流。另外,百科知识诸如霍英东的外文名,清华大学的英语叫法,甚至“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等极具中国特色的词汇,传译员平时都要“搜索”到脑子里。
专业知识搜罗更是辛苦。担任今年“洋顾问”会议的广外同声传译组,早在8月份就已着手准备。“广东经济社会发展新用语”、“科技常用语”、“经济金融常用语”,光这些专业资料翻译小组就准备了20多页纸。今年的25名顾问,分别来自金融、商业、汽车、石油等七八个领域,专业词汇面广、量大。首席翻译国际咨询会闭门会的仲伟合副教授拿葛兰素威康公司的发言说:满口的“基因”、“双螺旋结构”,简直是“一头扎进医药堆中了”!(编辑:自华)
返回翻译文章精选
|